理乱陈年事,归故远行人![]() 冬至 ![]()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今 日 冬 至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 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素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 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 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 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时太阳新生 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 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 “大吉之日” PART1 节气起源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,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太阳高度自此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 一候蚯蚓结 地气趋于寒冷时,蚯蚓身体向下。进入冬至时节,蚯蚓头开始转而向上,蚯蚓身体像打了结的绳子。 二候麋角解 麋,俗称四不像。古人认为麋鹿属阴,冬至一阳生,麋鹿角脱落,这是阳气萌生,阴气衰退的迹象。 三候水泉动 冬至过后,井水开始上涌,泉水开始流动。这或许是在提醒人们,天寒地冻之时,不要忽略阳气的渐渐萌生。 冬至 12月22日,农历十一月初十 PART2 节气起源 很多地方的人非常重视冬至节气,有“冬至大过年”的说法,庆贺冬至的习俗由来已久,也是一些地方庆祝丰收的节日。 冬至这一天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直射点到达地球的最南端。在北半球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,此后,白天慢慢变长。 冬至阳生春又来。新的开始,祝大家平安如意! ![]() 【北方习俗】 ![]()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,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,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娇耳汤”的药物,施舍给百姓吃。后来,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形成了习俗。 ![]() 【南方习俗】 ![]() 在南方一些地区,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(冬至丸),取其团圆的意思。每逢冬至清晨,各家各户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菜、果、萝卜丝等做馅,包成冬至团,不但自家人吃,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。实际上,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更是普遍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 PART3 节气起源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,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太阳高度自此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 ![]() 冬至大如年|人间小团圆 ![]() 躲为上 ![]() 冬藏要藏阳气! 冬天阳气藏得好 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 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 这时要躲着寒凉 外出时一定要 戴围巾,捂好背、腹和足底 避免风寒的侵袭 才能不感冒生病 ![]() 补水去燥 ![]() 冬至时节 天气寒冷干燥 导致鼻咽干燥 皮肤缺水,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 可食用荸荠、藕、萝卜 白菜、猕猴桃、柚子、桔子 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|